第959章 志在高远 (第2/2页)
甄宓也恢复了平静。“可是卫将军渡漠,需要大量辎重,虚耗中国。霍将军轻骑出击,又损失巨大,皆非上策。陛下以水师运粮,在漠北驻精兵,方才治其本而消耗不多。”
刘协点点头。“比起筑塞千里,这也许更合算些。否则纵有卫霍,也只能争一时之胜,不能长治久安。”
他想了想,又道:“将来天地转暖,苦寒之地也能耕种,那就更好了。”
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。
虽说眼下还是农耕时代,但工业化的种子已经播下,用不了百年,工业化将首先出现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。那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着工业时代所需的血液,岂能拱手让人。
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既然身为穿越者,立世要为华夏开篇章,就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,要将目光看得更远。
与其让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内斗,不如让他们睁眼看世界,做开拓者、先锋官。
甄宓被刘协描述的远景打动,眼中露出崇拜的光芒。
东西万里的草原都变成可以耕种的良田,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?
要想走到那一步,眼下的冀州新政至关重要,而自己主持的印坊更担负着启蒙百姓、提升民智的重任,不能有一点闪失。将来会有无数后来者,因为读了印坊编撰的书籍,了解了外面的世界,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。
我虽然不能像马贵人一样,陪着天子征战天下,却可以用自己的本事,助天子一臂之力,也算是不枉此生。
甄宓不知不觉地走到刘协身边,看向远处。
不远处,正负责记录的袁衡停下了笔,咬着笔头,仰头看着刘协的背影,眼神闪烁。
她刚才只顾记录,没时间思考。此刻停了下来,她回味着刘协三人的对话,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。
就在十几年前,大汉还是病入膏肓,民变四起,冀州更是黄巾之乱的中心,死伤数十万。十年前,天子被董卓裹胁着西迁长安,生死尚不能自主。五年前,华阴一战,尚未弱冠的天子掌握了权力,从此形势逆转,垂死的大汉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,走向复兴。
短短五年之后,天子就可以站在这里,遥望大漠之北,畅想着汉家铁骑横行万里。
这是何等伟业?
将来的史书,将如何记载这五年光阴?
当然,更让她好奇的是这样的奇迹为什么能发生。
难道只是天意吗?
不,天子一定是做对了什么,才能出奇制胜,扭转乾坤。
一个思路突然浮现在袁衡的脑海里。
她记得,杨修曾经说过,天子要他思考一个问题。若能杨修能解答这个问题,他就能像跃龙门的鱼一样化龙,成为这五百年之变中的先行者。
杨修有没有解开这个问题,她不清楚。可是从天子这几年的举措,她倒是有点明白了天子的用意。
这个问题的关键,就在四民皆士。
士乃国本,天子从来不是想消灭士。相反,他是要将所有人都变成士,让国本更加浑厚坚固,而不是某些人以士大夫自居,满嘴的仁义道德,为民请命,实际上党同伐异,为权利不择手段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