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上山和下山的少年 第三十七章 四方异动 (第2/2页)
“老伙计,你们还好么?”不知道是对这两柄剑说还是对着远方的故人。
他抱着两柄剑突然哭出声来,像一个孩子。
突然,两道长虹冲天而起,最后直直落在院前,把妇人和宁致远都吓一跳。
下一秒,妇人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喜色。
她把两柄剑拔了出来,递到了宁致远手里。
“记住了,这两柄剑一柄叫青莲,你父亲当初的佩剑;一柄叫明昊,你舅舅的佩剑,此去蜀山,莫丢了我青莲宗的脸。”
山间的一个破道观里,一个老道睁开了双眼,微微笑道:“当年的事情终归要有个公断,虽说与我长生观没多大的干系,可若世上多那么几个人,总还是不舒服。要不,让年轻的一辈出去见见世面吧。别让天下正道执牛耳者成了一个笑话,该帮的忙就帮,该拨乱反正的就拨,千载前,双方的祖师爷都还是至交好友呢!”
身旁的几个老道都点头称是。
于是,三个穿着破道袍,草鞋的年轻道士背着长剑走出了那个破道观。
一座寺庙,处在樊城的闹市中。
寺庙打造的金碧辉煌,门庭之大,堪比都城长安里的那些王府,供奉的大佛也金灿灿的一片,如同渡上了一层佛光。
后院的一个老和尚劈着天蚕丝和金丝混杂的袈裟,看着坐在下方的几个师弟。
“阿弥陀佛,诸位师弟,当年之约快要到期,不知你们怎么想。”
一个和尚生的尖嘴猴腮,要不是头上的戒点香疤根本认不出他是和尚来,他挠了挠脑袋道:“趁此机会,我们佛门之人举寺前行,为天下正道出一份力,如何?”
老和尚眼睛一亮,微微一笑:“阿弥陀佛,我认为善成师弟言之有理。常人皆说‘乱世道士下山救世,和尚隐居深山;盛世和尚下山化缘,道士隐居深山’。现在正道正要大乱,各门派皆是些残兵弱将。正所谓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。重整天下正道的责任就在我卧佛寺身上了。也好让天下人打消对我佛门的误解。”
下方七个老和尚都点头。“阿弥陀佛,方丈师兄说的极是。”
远方的长安城,国都。
乾龙殿前两座石龙张牙舞爪,不威自怒。
龙鳞偏偏分明,龙爪锋利无比,一双眼睛颇有神韵,龙尾轻卷,一副欲扑九天之势。
中年的帝皇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空旷的大殿上,身旁立着一个手执拂尘的老人,仙风道骨,立于帝王身旁,气势却半点不弱。
“陛下,十八年之期快要到了,不知道陛下有何打算。”
本朝的皇帝站起身来,声音自带威严。
“当年朕年幼,被那老匹夫蒙骗,终究是错了。”
老人没有说话,低着头。
“可朕是天下之主,在人前不能错。等了十八年,终于有了一个机会,岂能错过!”
“朕也知道,这十几年来太师对朕颇有微词。”
老人听到这话,立马说道:“陛下严重了,微臣不敢。”声音不卑不亢。
皇帝斜了老人一眼,沉声道:“太师 傅子凌听旨。”
“今江湖大乱,欲荼毒苍生,朕今日请出山河图,交予傅太师,望太师替朕安抚四海,以安天下。”
跪下的老太师,双手颤抖,声音有些哽咽:“臣,谢主隆恩!”
皇帝立马抚起了太师。
“太师请起,当年老匹夫欺朕太甚,为万无一失,待会太师把明皇玺也带去,圣旨里朕不敢说,怕那些老头找朕哭闹。”
傅子凌一惊:“明皇玺离开长安,我怕会有人……”
皇帝傲然道:“太师放心,朕的天下还会只靠一个死物么,朕在这,看谁敢来!”
“可边疆……”
“朕早知道那老匹夫和北蛮有勾结,许镇武大将军早已经秘密到达北方。”
年迈的太师听到这话。五体跪地,拜道:“吾主圣明。”
迎客松下,师叔祖心绪不宁。
想了想,大袖一挥,一簇簇红光飞向四周。
在一些深山老林,幽涧深湖中,一群群黑衣人收到红光,立马走出深山,进入俗世。
“没有凌道,就是几十个破海境又如何?十八年了,老夫不仅要这江湖,还要庙堂!”
各类人物粉墨登场,大戏即将开锣。之前节奏有些拖沓,不过都是为了一出好戏,望看书的诸位给个推荐。小的会努力的,只求每日比前一日进步一点,看书的同时,能勾起诸君的一点情绪,或悲或喜,就满足了。希望给推荐和收藏。